close

使用風險矩陣表的注意事項

      風險矩陣表是風險評估過程中經常被使用的方法

      根據風險矩陣表,將風險劃分為頻率和嚴重度兩個參數。每一種危害鑑認出可能發生的頻率,並推論出可能的危害(如下圖)

 

   image1  

      但是使用此種方式時很可能產生偏差

      其中的一項最普遍的偏差就是故意低估危害發生的機率,不論多麼重大的危害如果評估危害之機率只有100年才會發生一次,都會被界定為次要危害。

      而且麻煩的是,危害發生機率的評定沒有相關的規範可以依循,無法判定現場人員評定的機率是對或錯,有時明明知道評定的結果不合理也不能清楚的指出來,要求修正或重新評定。

      面對這樣的困境有人用下列方法解決:

      首先他經由網路去調查政府的公開資訊“勞動檢查年報”經由中間找出同行業各類職災發生的比例(如下表)

 image2

      經由收集的資料先定主要危害發生的機率(如下表)

 image3  

      如果鑑認出有同樣類型的危害,風險評估人員將不能任意決定發生的機率,必須使用規定的機率分級作為此種機率發生的參數。如此一來將可以解決經由個人好惡任意決定事件發生機率的問題。

      經過這樣作的事業單位朋友表示,只有一個小小的改變,就可以將以前無法評鑑出重大危害的現況(每個危害因為發生機率低結果都是非重大危害),一下子變更危險現出多項需要注意的重大危害。

      當然同行業的資料可以參考,但是若有根據自己公司的歷史資料所歸納分析出來的機率資料,將會更真實的掌握實際狀況。

      這項經驗您覺得實用嗎?

      有沒有類似的案例可以分享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職安全衛管理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