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事件大小計測法評估風險
(本文部份內容取材自工業局:99年中小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建置實務手冊,黃奕孝等人)
量測企業的風險一般可以分為下列數種:
一、定量的分析法:定量的分析常需要用到許多數據,而這些數據大多為以往統計及經驗數據,例如計算挖油井的投資,在1980-1990年,其失敗率Pf=0.83,而每井的投資為1.5-4.5百萬美金。在美國化學製程之研發中,1989-1991年其失敗率Pf=0.82(28個計畫中有5個新化學成品成功),而每個計畫之研發約0.6~2.0百萬美金。
二、非定量的可能估計法:通常採用風險矩陣,以事件發生的頻率及衝擊性(Impact)去評估〔衝擊性一般稱為嚴重性(severity)〕,下面為3×3的矩陣,及風險等級企業的基本對策。
3X3風險評估矩陣例
風險評估矩陣 |
可能性 |
|||
低 |
中 |
高 |
||
衝擊性 |
高 |
內部控制 |
需要風險管理 |
需要風險管理 |
中 |
可忍受風險 |
可接受風險 |
需要風險管理 |
|
低 |
不需處理 |
可接受風險 |
財務策略(保險) |
在工作場所設備的系統安全分析中,通常採用之風險矩陣,是將頻率及嚴重性所造成之結果予以分級,如下表例:
頻率及嚴重性分級表例
嚴重率 |
可能性 |
||||||
不可能 |
不太可能 |
很少發生 |
偶而 |
有可能 |
經常 |
||
Ⅰ |
重大災害 |
C |
C(B) |
B |
A |
A |
A |
Ⅱ |
臨界 |
C |
C |
C(B) |
B |
A |
A |
Ⅲ |
危險 |
C |
C |
C |
C(B) |
B |
B |
Ⅵ |
可忽略 |
C |
C |
C |
C |
C(B) |
B |
註:在A區需命令降低風險
在B區必須許可才能作業
在C區可以作業
C(B)表示可列為C區或列為B區,得視企業而異
三、事件大小的計測(Event magnitude measures):事件大小之風險計測,主要在分析風險事件之最可能之嚴重情形。例如小偷到你租的辦公室偷竊,及辦公室遭火災,其損失以最大可能後果來講是相同的,但以最大也許後果來講,則火災的損失較大,因小偷只偷取較貴重而可攜走的物品;因此風險的估算上,我們常用最大也許後果來做分析。
四、優勢、劣勢、機會與威脅分析(SWOT) :SWOT分析包含了Strengths、Weaknesses、Opportunities、以及Threats,意即:優勢、劣勢、機會與威脅。主要在考量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勢和劣勢,是否有利於在產業內競爭;機會和威脅,可針對企業外部環境進行探索,探討企業未來情勢之演變與風險。
非常小的事業單位可以將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的程序再簡化,運用事件描述和大小計測的方式來進行風險評估,此法常利用表格方式執行,將各個作業別以腦力激盪展開方式列出各種危害,評估危害的可能後果,判別是否可接受,針對不可接受的後果(風險)規劃改善措施。
常用的事件大小計測舉例如下(供參考):
若以下圖磨輪機械為例,某工廠內組裝組一勞工為使機件達到一定品質,需將加工件加工。
依前述風險評估方法,磨輪加工作業的風險評估表如下:
磨輪加工作業風險評估表:
編號 |
作業流程及作業頻率 |
辨識危害及後果 |
現有防護措施 |
降低風險所採取之控制措施 |
|
1 |
材料組裝 |
經常 |
固定材料於調整運送裝置時手指被捲入 |
無 |
加裝護罩 |
2 |
材料組裝 |
經常 |
磨輪加工時飛散之碎片物質飛散傷害眼睛 |
無 |
加裝護罩,員工穿戴安全眼鏡 |
3 |
材料組裝 |
經常 |
因器材漏電,致使用人感電 |
接地 |
加裝漏電斷路器 |